学术简报丨高海云:《东汉政治与学术演变》
高海云博士的专著《东汉政治与学术演变》于2023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。该书以东汉政治文化与学术演变的互动关系为研究对象,考察光武帝“重儒”与“吏化”相结合的政治实践,追索“吏化”对于儒生价值取向演变和东汉学术转型的影响。“吏化”的结果是经学的“规范化”、儒生的“官僚化”和律章句学的兴起。东汉的学术因之呈现出章句之学转衰、师法向家法转向的特点。光武帝提倡名节,导致士人争厉志节、浮华交会,名节观念随之发生异变。党锢后,士人由清议转为清谈,名教渐衰。从政与学的视角研究东汉学术演变,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方向。该书大致可以分为两大部分。前半部分,由考察光武帝执政特色入手,总结其“重儒”与“吏化”相结合的政治文化,进而探索“吏化”对于儒生治学旨趣、价值观念以及政治活动的影响。儒生角色由纯粹的“学士”角色,逐渐转变为“儒吏”角色;儒学内部也出现了今文章句之学渐衰,师法观念向家法观念转变的现象。后半部分,由东汉“名节观念”的演变历程出发,厘清东汉名节观念在不同阶段的变化,力图拓展对东汉学术演变的认知。 两汉思想相较于先秦思想而言,是一种大演变;东汉思想相较于西汉及新莽时期的思想,又是一大演变。这种演变的根源,应当求索于汉代政治、社会,并以当时人的治学倾向、价值观念为线索,考察其中的变化大势。汉代社会中,有两大权威,其一是政治权威,即皇权;其二是学术权威,即圣人及其经典。政治权威与学术权威之间关系的变迁,决定了汉代学术、思想演变的大趋势。该书围绕着政治与学术互动关系这一视角,并且关注“思想”与“时代”的结合,关注“思想”与“思想”的社会实践。史学研究的特点在于求真,而中国思想发展的核心特征是以治国理民为己任,以政治、伦理为核心。史学工作者应当在“求真”的基础上,洞察社会变迁的根源,并且跳脱出任何政治的、价值的“预设”,冷静、客观、科学地分析古往今来的究竟所以,考察“人”的生存质量的演变及其原因。
- 学术简报丨高海云:《东汉政治与学术演变》
- 学术简报 | 胡梦飞:大传统与小传统:明清时期鲁西地区的碧霞元君信仰
- 学术简报 | 李泉:立于当今 传之后世——《中国运河志》写作笔谈
- 学术简报 | 于镭:澳美同盟下澳大利亚对冲策略的建构与影响——基于权力架构理论
- 学术简报 | 王玉朋:明代大运河沿线湖田开发政策的演变
- 学术简报 | 罗衍军:全面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冬学运动
- 学术简报 | 周广骞:新发现海源阁主人杨以增祖父杨如兰暨夫人墓志铭释读
- 学术简报 | 朱年志:归有光的两篇运河纪行
- 学术简报 | 胡梦飞:民间传说的历史建构:以青州圣水娘娘传说为中心的考察
- 学术简报 | 官士刚 黄文:秦汉时期漕仓的考古学考察